陈宜言

发布:21-10-27 15:16更新: 点击数: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鹏城杰出人才奖获得者。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特聘大师、首席科学家、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会长、深圳市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会会长、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副理事长。国家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程质量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钢结构协会钢结构桥梁专家、广东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首席专家。长期从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从业30多年,一直致力于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主持完成大型市政工程设计20多项、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设计和咨询10余项,先后获国家优秀设计银奖、铜奖及行业和省级奖23项;主持完成科研项目25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和省级以上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21项。

主编国家行业标准《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技术标准》,为我国大跨度波形钢腹板的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参编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等8部、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46项、主编或参编专业著作8部、在核心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58篇。

在担任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期间,主持创建多个科研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的作用;带领科技创新团队,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开展广泛的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20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先进)水平;结合科研项目培养博士后20名;其本人担任博士后导师,培养博士后8名;担任福州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14名。

工作经历

2020.09~至今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08~至今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特聘大师、首席科学家

2013.04~2020.05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创委主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法人

2007.01~2013.03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法人

1984.07~2006.12  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工程师、主任工程师、设计室主任、副院长、院长

1982.08~1984.06  深圳市道路工程公司 助理工程师

主要研究领域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

桥梁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桥梁智慧建造

主要奖励与荣誉

主要奖励——科技进步奖

1.2005.01,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2013.01,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新结构理论及应用研究,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3.2019.12,波形钢腹板组合桥梁抗疲劳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4.2015.02,组合桥梁理论与桁式组合桥梁新结构新技术及应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2002.05,深圳彩虹(北站)大桥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与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6.2010.03,东莞水道特大桥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7.2014.11,组合拱桥理论与高速铁路组合桥梁新技术,获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8.2015.11,采用内导管定位的钢管对接装置及应用(ZL03146863.2),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9.2007.01,深圳河湾流域污水系统布局规划研究,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0.2016.01,大跨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施工过程及控制技术研究,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1.2012.01,东莞厚街水道大桥分阶段施工合成箱梁的试验与关键技术研究,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2.2010.12,预应力钢—混组合桥梁新工艺及其应用,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3.2009.01,东莞水道特大桥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4.2019.01,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结构性能及抗疲劳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5.2018.12,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设计与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6.2019.06,基于子结构法拉索类桥梁拉索断丝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获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7.2019.06GFRP—混凝土—钢组合梁桥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获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8.2019.07,强震下伊朗德黑兰北部高速BR-06号桥性能研究,获广东省勘察设计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主要奖励——优秀设计奖

1.2015.09,东莞市港口大道工程,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银奖

2.2009.11,罗湖口岸/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工程,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铜奖

3.2006,深圳市地铁罗湖站及口岸交通枢纽工程,获2006年度亚太区卓越奖

4.2017.12,伊朗德黑兰北部高速公路BR-06特大桥,获伊朗国家建设成就奖

5.2019.11,伊朗德黑兰BR-06LR特大桥,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

6.2013.11,红桂路—晒布路拓宽改造工程,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

7.2017.07,特大跨径波形钢腹板组合桥梁BIM技术应用,获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BIM专项一等奖

8.2011.08,智能型深圳市建设工程专家库信息管理系统,获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工程勘察设计计算机软件一等奖

9.2007.11,东莞水道特大桥,获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

10.2005.07,南山区丽水路东段市政工程,获广东省第十二次优秀工程设计奖一等奖

11.2001.06,深圳彩虹(北站)大桥工程,获广东省优秀工程设计奖一等奖

主要荣誉

1.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

2.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3.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鹏城杰出人才奖获得者

5.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

6.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杰出之星”

7.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杰出贡献奖(每两年2-3人荣获此奖)

8.广东省土木建筑二十佳中青年工程师

9.“十一五”深圳市建设科技先进个人

10.深圳市建设科技创新个人

主要学术兼职

1.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会长

2.深圳市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会会长

3.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副理事长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程质量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

5.中国建筑金属钢结构协会钢结构桥梁专家

6.广东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

7.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首席专家

主要科研项目

1.2019.01-2022.12,基于改进广义坐标法的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扭转畸变耦合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60万)

2.2017.01-2020.12,多场跨孔CT联合反演成像的城市地铁隧道盾构区孤石探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70万)

3.2016.01-2019.12,变截面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剪力滞效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60万)

4.2010.01-2012.12,大跨度波纹钢腹板PC箱梁桥疲劳特性实验及数值分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36万)

5.2018.01-2021.01,适宜轻型装配化的城市组合结构桥梁关键技术研究,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科研经费240万)

6.2019.01-2021.12,基于纳米导电橡胶传感技术的桥梁智能支座健康监控系统研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100万)

7.2019.01-2020.12,桥梁结构智能健康监测和安全评估系统研发,深圳市技术攻关项目(资助300万)

代表性规程

1.CJJ/T 272-2017.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技术标准[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第1主编)

2.DB 44/T1393—2014.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设计与施工规程[S]. 广州: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4.(第1主编)

3.GB50923-2013.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主要参编)

4.JGJ/T 471-2019.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主要参编)

5.JT/T 784-2010.组合结构桥梁用波形钢腹板[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主要参编)

6.CECS4082015.特殊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规程[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主要参编)

7.CECS2542012.实心与空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主要参编)

8.CJJ/T 280-2018.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混凝土桥梁技术标准[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主要参编)

9.YB/T 4624—2017.桥梁钢结构用U形肋冷弯型钢[S]. 2018.(主要参编)

代表性专著

1.陈宜言.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桥设计与施工[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陈宜言.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桥设计与施工[M].2.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3.陈宜言李良胜张雁.深圳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陈宜言李荣强洪海灵.深圳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陈宝春陈宜言马庭林.钢管混凝土拱桥实例集(二)[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6.李勇,陈宜言聂建国陈宝春.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7.陈宝春陈宜言林英.钢管混凝土拱桥实例集(一)[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8.谢和平朱建波陈宜言.深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战略构想[M]. 天津:科学出版社,2020.

代表性论文

1.Yiyan Chen, Jucan Dong, Zhaojie Tong, Ruijuan Jiang, Ying Yue. Flexural behavior of composite box girders with corrugated steel webs and trusse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2020,209. SCIIF 3.548

2.Yiyan Chen, Jucan Dong, Tianhua Xu. The shear-lag effect of composite box girder bridges with corrugated steel webs and trusse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181(2019)617-628. SCIIF 3.548

3.Yiyan Chen, Jucan Dong, Tianhua Xu, Yufeng Xiao, Ruijuan Jiang, Xinmin Nie. Composite box girder with corrugated steel webs and trusses – A new type of bridge structur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166(2018)354-362. SCIIF 3.548

4.Yuanzheng Lin, Zhouhong Zong, Kaiming Bi, Hong Hao, Jin Lin, Yiyan Che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Rigid-Frame Bridge: Shake Table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J].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2020, 25(7): 04020032.SCIIF 2.449

5.Yuanzheng Lin, Kaiming Bi, Zhouhong Zong, Hong Hao, F.ASCE, Jin Lin, Yiyan Chen. Numerical study of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damage mitigation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rigid-frame bridge subjected to across-fault ground motions[J].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20: 1-28.SCIIF 2.819

6.Yan, N, Chen, Y.Y., Jiang, R.J., Fang, D.H. and Wang, Q.Y. (2011) “Fatigue Behavior of Bridge Steel in Very Long Life Region”,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452-453, P.269-272. EI

7.Jiang, R.J., Chen, Y.Y., Wu, Q.M. and Yi, X.W. (2011) “The impact effect study due to the suspender break in through arch bridg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199-200, P.1324-1330. Advances in Mechanical Design EI

8.Jiang, R.J., Wu, Q.M., Chen, Y.Y., Cui, F. and Yi, X. W. (2011) “A Robust Design of Suspenders in Through and Half-through Arch Bridg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163-167, P.2094-2100. EI

9.Jiang, R.J., Wu, Q.M.,Chen, Y.Y., Yi, X.W. and Tu, J. (2012) “About the Structural Robustness of Through Arch Bridge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178-181(2012), P.2412-2417. EI

10.Zeng S, Zha X.X. ,Chen, Y.Y. and Jiang, R.J. (2014) “Safe Evacuation from Subway Station under Platform Train Fire”,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638-640(2014), P.2023-2026. 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AMM.638-640.2023EI

11.Zha X.X., Zeng S,, Chen, Y.Y. and Jiang, R.J. (2014) “Smoke Control in Subway Tunnel Fire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638-640(2014), P.2027-2030.  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AMM.638-640.2027EI

12.Wang, Z.Y., Ouyang, W.X., Wang. Q.Y., Chen, Y.Y. and Jiang, R.J. (2011)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cope hole on the fatigue strength of corrugated web girder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452-453, P.353-356. EI

13.Jiang, R.J., Gai,W.M,, He,X.F. and Chen, Y.Y.. (2012) “Comparative Study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ox-girder Bridges with Corrugated Steel Web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178-181(2012), P.2418-2423. EI

14.Wang J, Li G.M., Sun P, Jiang R.J. , Chen, Y.Y.. An improved spatially selective noise filtration for real-time denoising of acoustic emission signal. (201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8(7):179-88. EI

15.Wang, Z., Jiang, R.J., Li, G., Chen, Y.Y., Tang, Z., Wang, Y., Liu, Z., Jiang, H., & Zhi, C. (2017).  Flexible Dual-Mode Tactile Sensor Derived from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Carbon Architecture.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9, 22685-22693. EI

16.陈宜言,汤国栋,廖光明,等. 拱式桥梁破损安全吊杆及其系统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8(01):44-50.EI

17.陈宜言,盖卫明,姜瑞娟,和雪峰. 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基本抗震性能的比较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44(sup1): 325-330.EI

18.汤国栋,陈宜言,姜瑞娟,等. 破损安全桥梁拉索及其系统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06):14-20.EI

19.逯彦秋,陈宜言,孙占琦. 改善钢桥面铺装层高温作用的有效措施[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07):115-9.EI

20.逯彦秋,陈宜言,孙占琦,等. 钢桥桥面铺装层的温度场分布特征[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8):116-21+26.EI

21.董桔灿,陈宜言Bruno B,等. 波形钢腹板—双管弦杆-混凝土板组合连续箱梁受弯性能[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6(03):35-45.EI

22.李勇,聂建国,陈宜言. 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J]. 桥梁建设, 2001(06):31-33.

23.李勇,聂建国,陈宜言,等. 深圳彩虹大桥设计与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02(05):52-6.EI

24.方冬慧,刘永杰,陈宜言,等. Q345桥梁钢焊接接头超高周疲劳性能[J]. 焊接学报,2011(08):77-80+117.EI

25.陈宝春,牟廷敏,陈宜言,等. 我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J]. 建筑结构学报,2013(S1):1-10.EI

26.聂建国,李勇,余志武,陈宜言. 钢—混凝土组合梁刚度的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0):39-42.EI

27.李朝,肖仪清,滕军,欧进萍,陈宜言,等. 基于超越阈值概率的行人风环境数值评估[J]. 工程力学,2012(12):15-21.EI

28.石宵爽,王清远,欧阳雯欣,陈宜言. PBL剪力连接件粘结滑移性能的静载推出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2012(01):168-75.EI

29.王志宇,王清远,田仁慧,陈宜言,等. 地震荷载作用下钢框架梁柱节点的低周疲劳损伤积累分析方法及探讨[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42(S1):86-92.EI

联系方式

箱:2780198103@qq.com

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

邮编:350108


上一篇:陈宝春

下一篇:卓卫东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