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0周年红色图片之北伐战争和革命力量的发展

发布:11-03-13 00:00来源:暂无    点击数:

北伐战争和革命力量的发展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进行的一场旨在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的伟大革命战争,在北伐过程中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历时一年多终于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同时,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一、   北伐前的形势
 

 
北伐战争前北洋政府控制在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手中。直系军阀吴佩孚沦为附庸,占据两湖、河南三省和河北、陕西,控制京汉铁路。直系军阀后起之秀孙传芳占据长江中下游。
 
二、   党为北伐做准备
 

 

 
(共产党领导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形成统一战线后的工作方针) 

(国共第一次合作)
 
国共两党的合作能够实现的原因:
共产党方面:领导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仅仅依靠工人阶级是不够的,应该汇集一切革命力量进行国民革命。
国民党方面:历经挫折的孙中山深感依靠军阀无法实现真正的革命,他苦苦寻求新的革命出路。
共产国际的帮助
 
 
(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国民党一大期间的主要领导人)
 
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召开,大会对三民主义做出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同时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的校门)
 
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为推动革命力量的发展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 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其学员后来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三、北伐的胜利进军
 

北伐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蒋介石)

                     (北伐战争现场)
 

(北伐战争形势图)
 
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以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为主的各路军阀,北伐主要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向北洋军阀实力较为薄弱的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吴佩孚军,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军,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雄厚的张作霖军;从1926年起北伐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北伐著名战役——汀泗桥战役)

 北伐著名战役——贺胜桥战役)
 
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4、第7军在湖北咸宁境内贺胜桥地区击溃军阀吴佩孚军主力,俘敌3500余人,获重大胜利。
汀泗桥战役是北伐战争3个主要战役的第1个战役和主要战役、关键战役,为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贺胜桥战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加速了中国革命进程,为在武汉建立国民政府打下了基础,对革命的胜利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挺将军照)

在汀泗桥和贺胜桥的战役中,叶挺独立团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百战百胜的先锋队,为它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而第七军也因贺胜桥战役,赢得了“钢七军”的美名。
 
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壮大革命的力量,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兵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如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的事例。苏联政府的援助。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与分化等。
 
 四、党在大革命运动中发展壮大
 

北伐战争中共产党扩大了在群众中的影响,在运动中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随着革命形势的胜利发展,党中央逐渐认识到中国民主革命能否取得胜利,关键是能否动员和组织广大工农群众支持、参加到这个革命中来,因此共产党提出工农兵相结合,共产党的积极动员和组织的策略,在这个时期内,中国的工农革命运动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八一南昌起义

4.12汪精卫反革命政变和7.15蒋介石反革命政变窃取了北伐战争胜利的果实,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革命力量的重要性,南昌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