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教育周||土木工程学院组织“实践归来话成长”主题教育活动

发布:2025-10-01 18:03来源:    点击数: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帮助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鼓励新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2025年9月26日,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5实践归来话成长”主题宣讲活动在铜盘校区B608举行。本次宣讲活动邀请了多位亲身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分享他们在乡村振兴、校地联动一线的见闻与成长。

一、“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宣讲

“数智御火,古桥新生” 博士实践队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数智御火,古桥新生” 博士实践队,以 “ 技术赋能+实地调研 ” 为双主线,在福建屏南县谱写了一曲专业赋能古桥保护的青春篇章。三维激光扫描建模、无人机航拍建模、火灾模拟推演…… 让数智护桥技术 “用” 起来;走访屏南木拱廊桥群、参观廊桥博物馆、体验木构组装,让文化传承认知 “深” 下去。一组组古桥三维数据、一幕幕实地调研场景,定格下他们守护千年廊桥的坚实身影。

依托校地协作机制,聚焦万安桥、千乘桥重点保护,为古桥留存 “数字档案”;红色教育融入实践、消防知识普及入户,在服务中传递文化温度,在实干中扛起保护担当。同时,团队以专业为基,将课堂理论转化为护桥实效,在技术攻坚与实地探索中锤炼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

实践队员表示,实践队将坚守护桥初心,持续探索数智技术与古桥保护的融合路径,为乡村文化遗产传承与全面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呼吁更多人关注木拱廊桥这一文化瑰宝的守护与活化。

“红星照学村,薪火再相传”博士实践队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赴三明大田“红星照学村,薪火再相传”博士实践队开展专业实践与服务基层深度融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围绕“流域综合治理”“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和“大手拉小手基础教育帮扶”三大核心任务,分为三个专项分队展开工作。河小禹专项博士小分队与县水利局河长办工作人员携手合作,对大田乡供排水情况进行调研;古建筑保护提升小分队赴第二集美学村,开展古建筑群落保护与文旅开发模式探索;“铸魂·传承·薪火桥”——大中小思政实践与素质提升帮扶实践队在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举办暑期实践营。实践队与大田县政府举行座谈交流会,实现精准对接,现场应答县政府的工作难点,签订《福州大学市政工程与水环境研究中心与大田县政府共建框架协议》,进一步推进落实校地共建。

实践队员表示,在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坚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态度,赓续“红星照学村”的精神薪火,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绽放绚丽之花,并鼓励新生投身社会实践,以实践书写青春答卷。

“砼心护厝”专项实践队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砼心护厝”专项实践队以闽南古厝保护为核心,赴泉州晋江开展石厝保护专题调研。活动期间,实践队与晋江市青阳街道办事处成功举行“石厝保护实践中心”签订仪式,构建“产学研用”协同体系的新起点。队员们先后深入五店市传统街区、奎霞村、惠安等多地开展系统调研,综合运用专业所学和先进技术,为古厝进行精准“体检”与数字化建档,形成了具有实践价值的专业调研报告。

本次实践不仅深化了实践队员对闽南古厝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更在社会实践中锤炼了将专业所学落地与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队员切实为历史文化遗传保护注入了福大学子的智慧与力量,在投身服务社会的火热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体悟深厚朱子文化,延续资助爱心支教”实践队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体悟深厚朱子文化,延续资助爱心支教”实践队,聚焦思政引领、推普携行、文化渗透,为114名小学生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暑期夏令营体验。作为土木学子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此次活动通过 “知识传递 + 价值引领” 的双重路径,让孩子们在多元课程中拓宽视野、涵养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学子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责任担当。

实践队队员们用知识和爱心,为尤溪的孩子们带去了温暖和希望;用行动和汗水,诠释了青春的价值和意义。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努力,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宣讲人表示,支教的意义是“用我们的微光,照亮你们的一小段成长。”实践经历可总结为身份、环境、认识的三个“转变”,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触碰和成长的共鸣。

“追寻领袖足迹,谱写生态新篇”青马班实践队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追寻领袖足迹,谱写生态新篇”青马班实践队,聚焦红色传承、生态赋能、民生服务,深入周宁县这片承载着革命记忆与发展渴望的土地,开展了一场沉浸式实践活动。作为新时代青年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实践队通过“精神浸润 + 实践赋能”的双重路径,在红色沃土上探寻发展密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一代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

队员们走进梧柏洋村,重走革命路、聆听英雄事,制作微党课,让闽东革命烈士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深入困难家庭,化身政策“翻译官”,面对面讲解助学贷款政策,让资助;循着黄振芳家庭林场的足迹,参与林业养护,用实际行动践行“三库 + 碳库”生态理念。未来,实践队将继续以“弱鸟先飞”的信念、“滴水穿石”的韧劲,在红色文化传播、生态保护和民生服务上持续发力,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大地上绚烂绽放。

实践队队员表示,此次实践的意义是“用脚步丈量红土地,以初心照亮新征途”。这段经历可总结为认知、行动、使命的三个“升华”,实践不只是理论的落地,更是精神的传承和青春的接力。

36C55B

二、“扬帆计划”代表发言

来自土木工程学院 2024 级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陈雨林,在暑期通过 “扬帆计划” 走进省委编办实习。他把土木工程 “结构优化、精准统筹” 的专业思维,融入机构职能梳理、跨部门协同等工作,用工科严谨为政策落地添实效;学生干部的组织经验,也让他快速适配岗位节奏。这段实践让他读懂专业与社会需求的联结,更显 “扬帆计划” 培育青年的价值。“扬帆计划” 让他看见专业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更坚定了用所学服务公共事业的信念,在躬身实践中突破自我边界,让专业力量成为助力时代发展的坚实力量!

本次汇报是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一次有效总结,更在新生的心里播下了一颗社会实践,奉献社会的种子。未来,我院学子也将继续积极投身于基层、献身于实践当中,传承土木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传统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主动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贴近百姓生活,在乡村振兴、社区服务、文化传承等具体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的奋斗征程。用智慧与汗水赋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贡献澎湃的青春力量!

5B7C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