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社会实践简报第2期——赴省民俗博物馆、泉州实践队报道

发布:12-07-14 00:00来源:暂无    点击数:

 

传承民俗文化 弘扬福建精神(一)

——土木工程学院赴福建民俗博物馆实践队

福建民俗博物馆和福州大学团委合作共建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签约仪式圆满成功 

 

2012年6月28日,福建民俗博物馆和福州大学团委合作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签约仪式在福建民俗博物馆顺利举行。本次仪式以“传承民俗文化,弘扬福建精神”为主题,以福建民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依托,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传承民俗文化为目的。参加本次签约仪式的有福建民俗博物馆馆长朱方芳,主任王国辉,福州大学团委书记黄阿火,福州大学团委志工部长、福州鼓楼区团委副书记(挂职)董晨燕,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江小敏以及来自福州大学的22名志愿者。

会议伊始,由主持人上台介绍出席领导。随后,双方领导分别登台致辞。福建民俗博物馆馆长朱方芳首先致辞。她先表达了对福州大学领导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提到福州大学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理念与福建民俗博物馆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最后朱馆长希望通过与福大团委合作共同促进海西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精尖人才贡献力量。福州大学团委书记黄阿火在随后的致辞中谈到,福州大学团委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他希望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们珍惜锻炼机会,努力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最后,他表达了对福建民俗博物馆此次大力支持的衷心感谢。致辞过后,双方领导共同签署共建协议书,并共同为福建民俗博物馆授牌。最后,领导和志愿者共同参观了福建民俗博物馆,整个仪式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据悉,为响应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倡导,践行爱国爱乡的福建精神,发挥我校作为211重点高校对弘扬和传承民俗文化的作用,在我赴鼓楼团区委挂职干部董晨燕的牵线搭桥下,以“服务海西建设”为主题,努力打造我校赴福建民俗博物馆社会实践队。此次出征福建民俗博物馆的社会实践队伍,志愿者以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为主,这支队伍已被评为校级社会实践重要队之一。福州大学赴福建民俗博物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次签约仪式为契机,将后续安排一系列的民俗文化调研和古民居建筑考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学术课题研究。学生也将会在考察结束后,申请作为民俗博物馆的志愿者接受讲解员培训,培训合格者将作为博物馆的第一批正式志愿者讲解员。福州大学今后将有计划地为民俗博物馆输送志愿者讲解员和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接受民俗文化知识的洗礼,把福建民俗博物馆作为学校教务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锻炼学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也为博物馆贡献微薄之力。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与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顺利召开的大背景下,开展了此次合作共建,初步实现了双方互利共赢的目标。今后双方将积极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实现弘扬海西文化,促进教育创新的宏伟目标。

    

    福建民俗博物馆和福州大学团委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签约仪式

福建民俗博物馆馆长朱方芳、福州大学团委书记黄阿火共同签署共建协议书

福建民俗博物馆馆长朱方芳、福州大学团委书记黄阿火为福建民俗博物馆授牌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签约仪式合照留念

 

福大土木工程学院志愿者于福建民俗博物馆展开调研

 

7月1日,以“传承民俗文化,弘扬福建精神”为目的,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赴福建省民俗博物馆社会实践基地的21名志愿者中,由其中7名成员组成第一小组来到博物馆展开为期一天的民俗文化调研和古民居建筑考察。实践队成员们结合专业知识与福建的民俗文化展开以“由福建民俗文化背景下的墙体探究”为题的学术课题研究。

福建民俗博物馆不仅通过展示民俗文物来反映特色的民俗文化,而且博物馆所在地——二梅书屋,也表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风俗民情。二梅书屋是福州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代表,独具特色,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第一组的7名成员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与导游的讲解,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展开调研,收获颇丰。如本次实践了解到二梅书屋以木结构承重,墙面上有精雕细刻的木构件和美丽雅致的壁画。有别于现代钢筋混凝土墙体,宅院四周有曾是用“三合土”筑造的封火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即为福州古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马鞍墙,有防止火宅蔓延的功能。实践队成员们还向导游了解到,至今保存完好的雪洞(七星洞),是由以生石灰、沙、糯米、红糖为主要原料“三合土”敲打夯砸而成的嶙峋状通道,结实环保,有纳凉避暑功能,颇有情趣。这也给实践队成员们带来许多触动,感慨古人建造之大智慧。

实践队员们今后也将作为民俗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员,进一步接受民俗文化知识的熏陶,锻炼自身的文化素质能力,为传承民俗文化,弘扬福建精神贡献绵薄之力。



传承福建民俗文化,弘扬福大志愿精神

                            —— 关于墙体的调研探究

   

2012年7月1日,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赴福建省民俗博物馆社会实践基地的21名志愿者中,由其中7名成员组成第一小组到博物馆的所在地——二梅书屋进行参观,并展开相关课题研究。这是福州大学首次赴民俗博物馆的实践队,他们将担起“传承民俗文化,弘扬福建精神”的重任。

    早上7:30,七名成员准时出发,经过半个小时的车行之后,抵达了目的地:二梅书屋。二梅书屋始建于明末,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单层土木结构的古代民居,因其原主人书房前种植两株梅树而得名。作为福州最著名的古书屋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代表着福建省古代民居文化的繁荣。

在导游的带领下,队员们分别看到了门前依旧存活两棵梅树的二梅书屋,以及独具特色的灰塑雪洞——七星洞。一路走来,或是灰塑,或是彩绘,或是陶瓷字画,无不彰显着福州古民居文化的灿烂。

随后,队员们就开始了课题的探讨和研究——“福建民俗文化背景下的墙体探究”,采访了工作人员程津,队员们了解到二梅书屋的墙体材料主要是由三合土构成,相比于现代建筑的钢筋混泥土来说更加环保,而墙头上的灰塑、彩绘则用来作装饰用,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队员们注意到,在每个院落都能看到形状似马鞍的马鞍墙,程津导游解释说这种马鞍墙又名防火墙,主要是为了防火防盗,还有装饰作用。

通过一天的调研,队员们对二梅书屋中墙体的地理位置,用材种类,墙体文化和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询问,记录,拍摄,最后进行讨论和课题总结,为期一天的课题调研实践活动圆满成功。

土木工程学院赴福建民俗博物馆实践队报道

                                          2012年7月2日

 


导游在给实践队员讲解福州古民居文化

 
 
专业知识进社会 真情服务新农村(一)
——赴泉州社会实践队
实践队永春县岵山镇林和村村道外业勘测
 

7月1日早上6:30我们整装待发。大约8点左右,我们一行人来到永春岵山镇林和村。在张枝长老师和方绪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便开始在该地区进行村道外业勘测。

首先,由张枝长老师给我们讲解横纵断面测量的一些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然后根据实践队成员的优势或特点进行分组。另外,采用半天一换的制度轮流看守GPS基准站,每班一人。

由方绪华老师带领的道路中线测设实践小分队,在架设GPS基准站、流动站后,进行了GPS参数设置和基准点校正,进而现场确定道路交点坐标及曲线半径,并逐点测设中桩位置。张枝长老师则带领着另一队根据各桩进行道路横断面测量,为该村村道路设计提供有效依据。

午间返程路上,我们在等待其他队伍时,当地居民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休息。在交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们对村庄道路规划的关注以及对我们的信任。如此淳朴的风情冲击着我们的身心,虽然很疲惫但却更加喜悦。这是我们实践队在永春跨出的成功的第一步。

GPS实践队早上完成了村道选线、定线后,下午进行的是挡土墙及桥位的外业测量。另一实践队继续进行横断面测量,不断在沼泽地还有稻田间来回行走。

       时间在我们前进的步伐中逝去,很快就到了傍晚。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汗水和疲惫,每个人的衣服上均嚯着泥巴。我们以苦为乐。

大部分实践队的成员为学生干部,就像方老师所说的那样,与以前的学生干部相比,现在的我们吃不了苦。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张老师和方老师以身作则。他们以朋友的方式告诉我们:要学会吃苦,虽然不一定要吃苦。今天,我们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发展。

我们以此为铭,以苦为界。

  

土木工程学院赴泉州实践队报道

                                          2012年7月2日

 

 


实践队在测绘地合影留念

实践队员在老师指导下使用GPS仪器 

休息期间张主任与实践队员交流经验

 

实践队在测绘地合影留念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