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党委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领导机制、顶层设计机制、责任落实机制,扎实推进“五大协同”建设工作,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学科建设、师德师风、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预期成效。我院教师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州大学“教学名师”、校“最佳一节课”一等奖等荣誉;1个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样板支部”与“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关工委获省级工作“先进集体”;学生社会实践获评重点队、经费支持和受表彰数均为全校最佳;获全国“挑战杯”学科竞赛等国家特等奖一项(创学校最好成绩),“互联网+”国赛银奖5项,铜奖5项,省赛金奖6项。
推进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同工并进”
组织召开课程育人专题研讨会,发挥教学名师、校院督导组等优势,激励教师申报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邀请校领导、校关工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位专家登台进行思政授课。突出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以学院教师“最佳一节课”竞赛为契机,提升授课技能,推进师生科研素养与技能的双提升。
抓实抓细基础学风建设,推进“励志·笃行”导行计划与“勤学·实践”笃行计划,落实“三创”促“三风”工作。高质量完成“双一流”周期总结,认真编制“十四五”规划,扎实推进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夯实3个传统优势学科、5个传统学科,建设1个新兴学科,整合多学科资源,建设“智能建造学科群”;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和国际化引智力度,实现骨干学科都有省级人才以上的学术带头人。
推进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同调共奏”
推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七个一”党史系列教育活动、开展“长征路·福大行”党史故事宣讲,将爱党爱国思想融入党团组织活动;选树一批优秀案例,以“思想引领—特色凝练—物化宣传—复制推广”为思路,打造一批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清朗空间推进网络文化育人。组织开展网络文化节、网络育人优秀作品展等活动,做好学院网站改版升级,强化专栏思想教育功能,设立学院新闻宣传工作奖励基金,调动师生新媒体创造积极性,打造微文化精品。
推进心理育人、资助育人“同心协力”
健全“宿舍—班级—年级—学院”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健全心理和突发事件干预联动机制;打造专业化队伍,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朋辈辅导机制;优化心理教育活动室硬件设施,建设学生工作心理谈话室,完善心理阵地建设。持续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承办校级“梅木传情·绎表心声” “福心向党颂百年、心海扬帆万里行”等主题情景剧与教育活动;开展学生心理普查工作,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
推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同向而行”
深化队伍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辅导员能力素质提升,开展系列培训及考核。修订教师队伍建设管理考核等制度,将育人成效纳入考核范围。推进群团改革,开好“两代会”,加强学生干部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和风险防控工作,基于外籍院长的特殊性,修订了《领导班子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提升管理育人建设成效。
融合多方组织力量,提升服务育人成效。加强校内外部门联动,进行资源整合,制定安全教育计划,及时妥善处置好学生突发意外事件,确保校园稳定。凝聚智能建造学科群力量,顺应智能建造、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需要,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组建多支青年突击队,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严肃防控管理纪律。
推进实践育人、组织育人“同轴齐转”
新聘一批校内外双创导师,邀请10余家企业开展“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双创活动20余次,出台《校企双轨全过程协同育人建设方案》,强化全程式双创人才培养。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建立3个“乡村振兴工作站”,与省生态文明促进会、省古建保护基金会、引凤扶贫中心等密切合作,开辟劳动实践阵地;继续推进“大洋乡”“尤溪”等支教实践活动与“福小”系列特色志愿服务项目。
探索校企、校地党支部共建新路,联合开展“学党史、悟思想、促合作、共发展”主题实践,深化党建引领下的校内外合作共创;推进青马工程人才培养,做大做强关工委工作,构建“青马班+关工委”育人格局,开创青老携手育人新模式。修订党支部书记党建述评考核制度,实施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育人组织合力,发挥各类群团组织育人纽带作用。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党支部设置,推进党员培养教育标准化。
近年来,学院通过构建“三大机制”“五大协同”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进一步推动党建引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院构建全覆盖组织育人模式,青马班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样板支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关工委获评“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获评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和教改项目70余项,新增国家、省级人才14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34项,省部级重点项目7项、国基项目39项;聚焦培养创新实践型新工科人才,近三届“互联网+”赛事共获国赛1金3银10铜、省赛6金3银,第十七届全国“挑战杯”特等奖等奖项均创我校历史最好成绩;搭建网络育人平台,自创抗“疫”歌曲、研究生快闪等育人成效获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启动专业—学工联动机制,形成“自助—助人—互助”心理育人机制,连续2年获全省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